2010-1-19 13:07
meta
99%的人,不會健康地吃火鍋
天氣越來越冷,喜愛火鍋的饕餮們又開始摩拳擦掌、搜羅新店了。其實,把火鍋吃好也是一門學問,既滿足口舌之欲,又能夠起到養生功效,可不簡單。專業調查表明,在中國,99%的人,不會健康地吃火鍋。
蔬鮮肉熟 控制火候
許多食客在吃火鍋時,往往追求鮮美嫩滑而將食材稍稍一涮就吃,這種飲食習慣很不衛生。較好的方式是,先將肉類、魚類、海鮮下鍋,煮到五、六分熟時再放蔬菜,鍋開後再煮半分鐘左右,才開始享受美味。
目前國內的畜禽、蔬菜等在生產和運輸環節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,擺上餐桌的生鮮食品往往含有病原微生物、寄生蟲卵或農藥殘留,如果一涮即吃,有害微生物侵入人體、導致嘔吐、腹瀉、頭痛、高燒等疾病的風險很大。為了健康,還是犧牲口感,把食物涮熟透再吃吧。
還要注意的是,蔬菜如果長時間在火鍋裡煮,其營養成分維生素和氨基酸等容易遭到破壞,還會失去應有的鮮味。因此,如何使火鍋菜餚既保持原有風味、又不失營養,還達到衛生要求,掌握火鍋“火候”可不是容易的事情。
葷素搭配 警惕嘌呤類物質
火鍋桌上,畜禽內臟類食品比較常見,這種飲食習慣也不利於健康。伴隨著農藥、化肥、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在食品生產、加工中的應用,動物內臟作為代謝器官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和藥物殘留量最高,往往成為這類有害物質的“過濾器”和“貯存器”,尤其是肝肺。此外,畜禽內臟、海鮮、牛羊肉、蘑菇等食材由於含有大量嘌呤類物質,容易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積,引起冬季“痛風”。
最好的辦法是,吃火鍋時,注意葷素搭配,多吃些蔬菜、豆腐、白蓮等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,不僅能夠消油化膩,還能清涼、去火、解毒,是人體調補的“良藥”。
少喝老湯 保證健康
由於動物內臟、肉類、海鮮等食材所含的嘌呤類物質在湯中能夠充分溶解,過量飲用老湯容易造成嘌呤沉積,經肝臟代謝成尿酸,使腎功能減退、排泄受阻,誘發或加重痛風。所以吃火鍋時應多喝水,以利尿酸的排出。
喜歡喝湯的朋友也要趁早,時間涮得越久,湯中所含的有害殘留物,如亞硝酸鹽的含量就越高,由此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。不過如果是使用了現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酵母抽提物YE作為火鍋的調味料就不一樣了,不但味道更鮮美,而且煮多久也不會產生亞硝酸鹽。
寧舍三鮮 莫吃太燙
每年入冬後,“一熱當三鮮”的火鍋文化正當道,口腔疾病患者的數量也會比其他季節多出15%以上。通常,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達到120℃,如果取出即吃,很容易燙傷口腔、舌部、食道或胃黏膜。患有口腔黏膜白斑、扁平苔蘚等口疾的人,復發機更會高出數倍,嚴重時還會誘發食道癌。
此外,常吃燙食,還會破壞舌面味覺系統,降低賞味機能,長此以往還會影響食慾,誘發牙齒和上消化道疾病。因此,牢記“心急吃不了熱豆腐”的老話吧,食物涼一涼再吃更健康!
健康膳食 合理配搭
羊肉和醋不要共食。羊肉火熱,益氣補虛,宜與涼性或甘平性菜品搭配;醋則含有蛋白質、糖、維生素、醋酸及多種有機酸,其性酸溫,消腫活血,應與寒性食物配合。
喝白酒時不宜吃牛肉,因為牛肉甘溫,補氣助火;白酒大溫,與牛肉搭配則如火上澆油,容易引起牙齦發炎。
涮蘿蔔不要吃木耳,二者一起食用會導致皮炎;土豆是火鍋中很受歡迎的蔬菜,但如果搭配香蕉作為餐後水果,可能會導致面部生斑。
菠菜中含有草酸,會妨礙食物中鈣、鐵的吸收,最好不要長時間和其他食物一起涮,略焯一下就可以了。
不要貪圖涼快喝啤酒。因為火鍋湯中的嘌呤物質在體內會轉化為尿酸,而啤酒則會把尿酸推到人體關節或軟組織,導致痛風,嚴重時還會引起腎結石和尿毒症等並發症的發生。此外,冷熱交互的食用方式,也容易使腸胃道受損。
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的病人要少吃蝦餃、肉丸等油脂含量大的食物;腎病、高血壓患者則要少飲火鍋熱湯;有胃腸疾病的人,應注意厚味調味料(如沙茶醬、辣椒醬等)的刺激性。